喜訊!河東三部作品分獲全省一二等獎!
近日, 由河東區文旅局與河東區黨性教育基地共同打造的三部沉浸式情景小劇《老兵》《識字班》《河灣情》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全省小戲小劇評選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其中《老兵》獲得一等獎,《識字班》《河灣情》獲得二等獎,三部作品全部入選山東公共文化云“全省群眾性小戲小劇優秀作品展播”。
老兵
劇情簡介:本劇根據臨沂市蘭陵縣下雙溝峪村一位老紅軍的真實故事創作而成。本劇以一名從不接受組織關照的退伍老兵接受了一身新衣服為主線,從老紅軍的面子究竟該不該用、該往哪里用等角度,生動表現了這位退伍老兵如何用余生報答沂蒙山鄉親們戰時救命之恩的故事,彰顯了退伍不褪色、永遠守初心的軍人本色。
識字班
劇情簡介:解放戰爭初期,沂蒙大地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大規模的“掃盲運動”,并針對農村年輕女性辦起了識字班,普及掃盲教育,學習時事政治,灌輸革命思想。正是這項文化活動的開展,讓沂蒙人民在學到文化知識的同時,還改造了思想,提高了覺悟。本劇通過一封部隊來信,讓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對自己女兒是否上識字班在態度上發生巨大轉變的故事,充分表現了沂蒙山區廣大人民群眾擁軍支前的熱情、學習文化的激情,以及軍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河灣情
劇情簡介:該劇內容取材于解放戰爭時期,新四軍在前河灣村的戰斗和生活片段。房東鐘大成、鐘大嫂熱心擁軍支前,新四軍野戰醫院醫生王倩男牽掛房東的腳傷,無償為其救治,鐘大嫂將家中僅有的雞蛋、小米送給傷病員養身體。鐘大成積極為首長提供沂河水文情況,作為決策參考,為魯南戰役的勝利做出了貢獻。夫妻二人加入黨組織,堅定跟黨走的決心。全劇生動形象的展示了革命戰爭年代,子弟兵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魚水深情,再現了村民鐘大成一家愛黨愛軍、擁軍支前的動人故事,詮釋了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